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步从“政府信息公开”向“政府数据开放”探索前进,各地政务数据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进程逐步加快。随着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场景迅速扩展、安全形势不断变化,在数据成为社会发展关键变量的同时,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面临着安全挑战,因此在促进数据开放与共享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对数据的保护。
日前,在绿盟科技TechWorld 2022技术嘉年华上,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李新友就“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方面进展情况,以及数据开放共享对于安全的挑战和标准化方面的应对”做了主题演讲。
李新友认为,只有开放的数据才能产生共享,有了共享以后,数据才会产生价值。同时,数据开放以后的安全保障等相关问题也都需要考虑。
公共数据开放是一种趋势。如今,国家公共数据开放网站正在建设,其目的是提升公共数据,尤其是政府公共数据社会化利用水平,从而推动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创新。李新友表示,该网站目前已跟18个省级开放平台进行对接,实现22个重点领域的数据对接,有1.7万个数据集准备向社会开放,在宏观经济仿真方面做了4个数据经济模型。
针对地方公共数据开放进展情况,李新友指出,地方数据开放共享已经开始趋向于精细化发展,主要体现在硬件平台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两个方面。根据复旦大学和国家信息中心联合调研报告显示,地方政府和地方大城市数据开放共享发展速度逐年加快,但权责认定问题也需要重点关注。其次,报告显示,全国发展进展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数据开放共享程度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差。此外,还存在政企数据融合不足、安全防护有待加强、人才队伍面临缺口以及共享技术有待创新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李新友坦言,数据开放利用和数据的安全本身是并重的,这是在数据安全法里提出非常重要的观点。数据开放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数据的开发利用,带来价值的同时也会引入相应的安全风险。比如,数据泄露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中,开放的公共数据中可能有很多居民的个人隐私,如何标识和保护个人隐私应重点关注;此外,还有数据的真实性等都需要重点研究。
针对权属问题,李新友表示,促进数据开放共享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要。目前,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标准,这些都为促进数字高效共享,确保各类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