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区扎实推进小田变大田实现粮田变良田
2023-03-21 08:55:13作者:付佳伟 来源:颍泉区农业农村局

颍泉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探索“小田变大田”改革,坚持“六有”要求,整合资源、聚焦重点,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2022年,完成“小田变大田”面积34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3.4%,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上下协同凝合力。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的原则,聚焦工作机制、工作方案、工作调度等关键环节,纵向联动、横向协作,着力推动“小田变大田”改革。工作机制上,成立颍泉区“小田变大田”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负责同志统筹协调,区农业农村局等6部门共同推进,8镇(街道、园区)积极配合。构建职责清晰、运行顺畅、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工作方案上,印发《颍泉区“小田变大田”和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实施方案》等4个指导性工作方案,从改革指导、空心村合并、培育带头人、整治“活人墓”等方面着手,明确工作标准、细化工作举措,科学指导开展“小田变大田”。工作调度上,出台《颍泉区“小田变大田”工作调度办法》,积极开展“小田变大田”督导调度工作。实行月调度、季评比、年考核调度机制,用好考核调度“指挥棒”,提升工作质效。

全面排查找潜力。树立有重点、有标准、有成果的排查导向,全面启动开展“小田变大田”基本情况摸底调查,积极推动农田“小并大、短变长、弯取直”。有重点,在基本情况摸底调查中,优先排查条田长度为200—1000m,田块宽度50—300m,单个面积在15—450亩的集中连片田块,为后续工作找准发力方向。有标准,详细统计地块位置、数量、面积、拐点坐标等基本信息,了解掌握地块现状、基础设施配套情况、耕种情况、经营模式等内容,厘清底数、摸清现况。有成果,依据摸排信息,绘制大田一张图,将重点地块、基础信息进行详细标注,为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据摸底调查显示,“小田变大田”可实施地块约8700块、面积约52万亩。

多措并举齐发力。把握核心关键,创新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多措并举推进“小田变大田”。依靠项目带动。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体,实行建设与改革“五同步”,实现自然地块“小并大”,达到良种、良法和良田的有机结合的目标。依靠政策引导。以“大托管”模式为抓手,广泛推广“一引领、两委托、三跟进”的服务经验,积极推行耕种收全程或半程“大托管”社会化服务。2022年,全区对“小田变大田”实施“大托管”社会化服务面积46.9万亩,累计发放奖补资金 322 万元。依靠主体引领。鼓励大户先行,注重发挥“帮传带”作用,构建以大带小的推进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引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带动“小田变大田”改造。如:伍明镇陈留村种粮大户来洪强,2022年经营承包种植小麦1000亩,平均亩产1400斤,亩均纯收入1000多元。该年秋种工作中,来洪强将种植面积提升到2000亩,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

长效管护提效力。一方面加强财政金融支持。落实“财政补贴+金融保险”的保障机制。针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在足额及时支付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的基础上,额外购买农业保险,保障经营主体的根本利益。2022年,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种粮农户一次性补贴2083万元,累计购置农业保险费用1801万元、覆盖面积90.78万亩。另一方面,实施长效管护机制。构建全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区级指导、镇级主导,村级落实的三级管护机制。建立管护队伍。结合管护工作实际与需求,配优配强管护队伍。严格选拔工作人员,注重从基层一线遴选素质好、威望高、责任强的人员担任管护员,颁发聘用证书。建立健全准入准出机制,落实“五定”责任制,动态调整工作队伍,确保管护队伍长期稳定有效。明确管护标准,建立“一查、二禁、三管、四护、五不准”的管护制度,对管护要求、范围和事项进一步明确。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基层群众座谈会、宣传标语、流动宣传车和新媒体进行宣传,将管护公约纳入村规民约,营造共享共管的社会氛围。



上一页:颍泉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儿童玩具排查整治行动.. 下一页:颍泉区总工会提前完成年度就业援助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