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颍泉区司法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推行“四化”工作法,全力办好法律援助民生实事,有效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08件,接待群众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宣传“常态化”,助推普法教育扩面增效。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平台作用,借助“9·16”广播电台、城乡公交车投放法律援助公益广告,在区政府网站、“法治颍泉”微博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推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400余次,不断提升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知晓率。持续发挥基层法治文化阵地作用,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普法志愿者走进法治文化广场、公园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等,不断扩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影响力。积极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选聘39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全区124个村(社区)的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16件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55件次,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服务”。
援助“精准化”,助推法律服务普惠均等。健全完善法律援助窗口服务指引、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度,畅通“绿色通道”,针对讨薪农民工、妇女儿童、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申请法律援助,简化案件审查程序,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针对农民工群体性案件,实现仲裁受理、援助受理、指派律师、律师见面程序“四合一”集中办理,构建“法援+仲裁”农民工联合维权模式;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群提供法律援助“上门服务”。常态化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惠企暖企 普法先行”活动,组建颍泉区新兴产业链法律服务团,为辖区企业开展精准法律服务,提升企业管理者、职工的法治素养和维权意识,2024年上半年,共组织律师走访企业28家,开展政策宣讲20场次,梳理法律风险点29个,提出法律意见21条。积极搭建“检司”合作平台,加强与区人民检察院的协作联动,打通线索移送壁垒、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打好“支持起诉+法律援助”组合拳,筑牢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守护墙”。
程序“规范化”,助推援助案件提质培优。抓好案件质量生命线,聚焦受理、审查、指派、办理、结案、归档等各个环节,健全完善案前、案中、案后全程监督机制,优化案件评价标准、合理指派承办人员、做到回访闭环管理,组建案件质量评估专家库,常态化开展卷宗自查工作,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强化社会监督,完善投诉处理机制,畅通受援人投诉渠道,在法律援助窗口醒目位置设置服务监督台,向社会公示投诉电话、事项范围等信息,方便群众监督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情况,不断提升受援人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