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主旋律 画好同心圆 ——阜阳市颍泉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
2024-09-18 17:11:32作者:余波 李雪蕊 张亚楠

  颍泉区有回族、满族等31个少数民族近万人,有4个民族聚居地,分别是中市街道东关外回族社区、新建社区,行流镇教门庄,宁老庄镇任庄。近年来,颍泉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以有“形”之为、有“感”之举、有“效”之策,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呈现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幸福局面。



       党建引领,构筑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命线”
  9月11日上午,颍泉区中市街道东关外回族社区举行迎中秋国庆座谈会,大家共话回汉民族融洽关系,激发辖区居民爱党爱国之情,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颍泉区坚持党建引领、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以“三建”抓实基层党建工作,打造民族工作“火车头”。建堡垒,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履行“一把手”职责,筑牢坚强战斗堡垒。建班子,鼓励党员、各族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踊跃参与“家门口”的政治生活,培养懂民族风俗、会民族语言、亲民族群众、知群众需求的人员按组织程序进入社区班子。建模式,探索社区“大党委”模式,社区划分网格,网格员组成微单元管理架构,凝聚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构建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共建共享,搭建服务各族群众“连心桥
  颍泉区建立以各族群众“需求为导向,满意为标准”工作机制,以精准服务践行“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理念,着力搭建各族群众“连心桥”。



  东关外回族社区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也是阜阳市以少数民族命名的社区,有约6000人口,80%是回族群众。依托颍泉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社区为回族群众务工、经商、就业、就学提供诸多便利。社区“石榴籽家园”,定期开展理论宣讲、普法、志愿服务、先进评选、民族团结座谈等活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睦相处。
  社区里一名回族儿童因母亲去世、父亲走失成了孤儿,由外祖母抚养,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没有户口,到了入学年龄无法报名。社区主任李素梅得知情况后,多次往返当地派出所和小学,进行沟通协调,最终解决了孩子的户口和入学问题。他的外婆为社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新建社区打造“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百家亲”服务品牌,实行“521”工作法。“5”是生活困难必帮、重大活动必邀、病重住院必探、特别情况必访、有重大纠纷必解;“2”是与少数民族居民代表每月面谈一次、每年座谈一次;“1”是社区与少数民族群众共联共建。
  新建社区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少数民族群众居住比较集中的太平岗巷以及东庄巷进行旧城改造,新的安置小区即将建成,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主动作为,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新家园”  

  东关外回族社区的美食特别多,有牛肉包子、牛肉盒子、五香牛肉、牛肉拉面、粉鸡、枕头馍等。2023年以来,随着阜阳文旅在网上火出圈,东关美食一条街受到省内外食客乃至外国游客的青睐,成了知名网红打卡地,成为阜城的一张亮丽美食名片。



  为此,东关外回族社区及时改造下水管道,修缮宝马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帮助商户改善软硬件环境。如今,这条街每天都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打卡美食。
  为帮助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新建社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类就业培训班。民主巷居民李学敏想自主创办企业,丁学义志愿者服务队主动和她联系,帮助她创办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服务公司,为2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社区扶持下,杨万里麻糊店、李学军的大馍、老海粉鸡店等生意十分红火。据统计,近一年来,新建社区累计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创业达76人次。
    文化塑魂,铸牢各族守望相助的“共同体”
  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颍泉区通过多种方式,让各民族群众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起来、火起来、热起来,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每年9月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融入民族文化宣传展板、民族文化宣传栏。东关外回族社区结合不同节日等,开展新春送春联、端午节包粽子比赛、“七一”红色教育、中秋节话团圆、普法、理论宣讲等活动。回族群众说,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拉近了邻里之间距离,增进了各族群众感情。
  在“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新建社区,每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夕阳红艺术团、秧歌队就为各族群众带来精彩表演,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和谐社区环境。
    开展“四治”,夯实文明和睦的“压舱石”
  近年来,颍泉区结合基层治理,以“四治”夯实民族团结“压舱石”,各族群众成为新风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以“法治”强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引导各族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德治”强引领,把以规立德作为净化社会风气的治本之策,开展“社区之星”“善行义举榜”“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发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文明楼栋、文明家庭等创建与评议活动。
  以“自治”强活力,社区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通过践行“四事四权”工作法,精细精准延伸治理触角,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法治化、人文化、数字化。
  以“共治”强服务,新建社区将社区党建、民族事务、综治、民政、信访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打造“全科网格”。行流镇教门庄、宁老庄镇任庄少数民族群众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合唱,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如今,颍泉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页: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 下一页:熊晓珍深入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