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民主程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对农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党建引领信用村在结果运用场景中使用“小积分”,赋能乡村治理添动力,是宁老庄镇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一招。
坚持党建引领,注重顶层设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依托,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积分制在推进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学深悟透政策。镇党委书记牵头抓,带领20个村书记学文件明方向,认真研究党建引领信用村结果运用中积分制建设的各项政策、实施方案。吃透上级精神、熟悉工作流程、把握关键环节。二是构建科学组织架构。紧密结合各村问题特点,指导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志愿者代表等为成员的积分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日常制定积分规则、管理、评核、公示、兑换和奖励等实施工作,依托供销社设立四家积分兑换点,设置专职人员负责,辐射20个行政村,服务10万信用户。三是制定积分实施规则。因地制宜制定“宁事解”积分细则,将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创建等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量化为积分事项,分2类8项21条,发挥“积分制”的“标准统一效应”,每月打分、每季晾晒、每年结算,进一步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让“村里事”变成“大家事”。
共建共享共治,破解治理难题。乡村治理需要构建人人尽责的共同体,积分制打破“干部埋头干,村民站着看”现象,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一是协作共治“一核多元”。围绕乡村治理,村“两委”发挥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核心引领力量,村民、青少年、志愿者等社会主体和超市、爱心商家、银行等市场主体发挥多元力量,多方力量基于权利、责任和利益平衡原则建立起互信、互助、合作的关系和多元治理主体的协作格局,实现乡村中的人、事、组织及村外资源和力量的有机结合。二是村内事务“被动”转向“主动”。村内依托党建引领信用村平台,多方力量在党建引领信用数字平台汇聚连结。以物质激励和精神奖励相结的方式,运用积分制的规则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庄日常性工作等方面出谋划策,激活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号召”向“引导”转变。乡村的精神文明行为赋予特定的积分,再将积分与一定的激励挂钩。引导村民自愿献血、拾金不昧、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诚实守信、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等精神文明活动,推动村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整合多方资源,保障有效激励。推行“3+2”工作法,推动党委政府、村委会、商家发挥主体作用,社会企业、帮扶单位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党委政府支持一笔资金,村集体经济自筹一笔资金,商家让利一笔资金,争取帮扶单位带来一笔资金,社会企业赞助一笔资金,积极解决“激励保障从何来、如何源源不断来的问题”。一是强化统筹发力。指导全镇村级组织充分挖掘整合各类行政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健全多元投入、可持续推动、稳定可靠的长效保障机制。二是协调社会资源。积极对接组织、供销、财政、文旅、交通等部门,争取各部门联合发力协调联系各大商超,鼓励捐赠物资、发放优惠券等,探索将村民滞销“农产品”置换成兑换物品,助力“宁事解”积分奖励制,扩大社会影响效益。三是加强帮扶力量。结合驻村干部11个帮扶团队资源,协调各定点帮扶单位、派出单位定向帮助镇村协调资源、捐资捐物,助力村办“积分超市”超市补充货源。
强化政策保障,注重结果运用。坚持兑换、召开评比、定期考核。坚持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鼓励奖励方式多元化、多样性。一是多元奖励政策。对年度积分排名靠前的,在后备干部、入党、入伍等方面优先推荐。探索积分+村集体分红模式,村集体经济雄厚的村庄将积分折算成股份,村民据此直接在年终获得更多分红收益,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则将部分或全部积分转换成未来的股份,留待未来分红。二是多措并举扩大宣传力度。着重围绕党建引领信用村积分制兑换,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阐明开展此项举措的三项意义。政府服务乡村治理得名、企业扩大销售渠道得利、村民获得实际奖励得惠。依托基层宣讲阵地,下村入户耐心讲解,提高村民的知晓度、参与度与认可度。三是加大保障激励。每年遴选一批推行积分制管理成效明显的3-5个村予以一定资金奖补。评选年度最美积分员、积分家庭,在全镇范围内通报表扬。